住在北部的朋友對「九彎十八拐」應該不會太陌生才對,尤其在「雪山燧道」未開通前,宜蘭人要到台北來或從台北到「礁溪」、「頭城」、「宜蘭」、「羅東」、「花蓮」等地,除坐火車外,就只有走「濱海公路」或「北宜公路」兩條路線。「濱海公路」車程約需三到三個半小時,而「北宜公路」只需要二到兩個半小時左右,因此趕時間的朋友,往往會選擇走「北宜公路」。而從「頭城」到「坪林」間有一段峙嶇山路,環繞着山壁,彎路特別多,也不知從何時開始被冠上「九彎十八拐」的名號,會暈車的人均視此山路為畏途。由於另一邊是深不可測的山谷,又是只容會車的兩線道的山路,車禍頻傳時有所聞,開車抓方向盤的人,看到沿途洒滿地的冥紙,心中都會感覺毛毛,脚底有些發麻,尤其晚上開車難度更高。


 


記得三十多年前,我一位很要好的高中同學剛當上台北一家美國知名百貨公司在台灣採購的負責人,公司配給他一部日本豐田2,000cc的新轎車,約我和另一位同學一起開車回「羅東」找同學叙舊。我們下午兩點多出發,他新手剛上路又是第一次開「北宜公路」,三人心裡不免有點忐忑不安,但好朋友一起回羅東,只好硬著頭皮彼此壯胆同行。我坐在後座,車速保持四、五十公里,途中我們有說有笑,經過坪林到達「九彎十八拐」的路段時,看到沿途冥紙洒了滿地,三人神經開始緊繃起來,過了幾個彎道後,開車的同學突然說新車怎麽「脚剎車」會失靈呢?轉彎時只好用「手殺車」來控制車速,我們都不敢多說話,集中精神看著路面及前後來車,每人心中都默念著平日各自漠拜的「神明」保祐,我心中則直念着「恩子公」(關公)請保祐我們平安。等看到「頭城」的路牌後才大家才鬆了一口氣,趕快將車停在路旁,下車鬆鬆筋骨、擦拭全身的汗水,我們有如經歷了一埸災難,事隔三十多年記憶猶新。


 


後來又有一年的夏天,我太太和媽媽、大妹一起到美西玩,我自己一人開車走「濱海公路」回「羅東」找我一位知己的同學叙舊,本來下午五點回程也同樣要走「濱海」回台北,但我同學說難得你一兩年才回「羅東」一次,一起吃個晚餐,晚上有車燈走「北宜公路」又快又不會塞車。盛情難却,吃過晚餐多聊了一下已近八點,匆匆告別同學走「北宜公路」回台北。很奇怪,怎麽一路上前後都沒看到其他的車子,開到「九彎十八拐」時想起傳說中有搭便車的「鬼故事」,全身頓時雞皮疙瘩都起來了。前方只有我的車燈照著路面,四面黑漆漆一片,我心裡直唸「關公」保祐,總算平安到了「坪林」,後來突然有一部車跟在後方,我的心就較平穩下來,沒多久那部車超車呼嘯而過,我慶幸有車開路,也加快車速緊跟在後,唯恐再落單。但約五分鐘後,我怎麽都看不到前面車的車燈,它一溜煙就消失得無影無踪了,我只好慢下速度一路開到「新店」,這是「震撼教育」的歷程。其實「濱海公路」我也有曾被「砂石車」刮到鋼圈的驚險經驗,還好「雪燧」開通後,才解除了我每次回「羅東」時的顧慮。


 


Relax with your pipe!


Pipe Che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nchen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