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耳熟能詳的一句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把尺」,這是一句很「主觀」的說詞而已,並不代表每個人「心中的尺」是絕對曲直一致,最耿直無私,是一定長短相同,是最正確最公正的一把尺,其實並非很「客觀」的見解呢!每個人心中的那把尺,由於每個人的成長、教育、個性等背景的不同造成每個人的「見解」、「看法」、「立場」和「價值觀」等的差異。大則從國家、社會、政府等行使職權的立法等,小則包括職場上的人際關係、親朋同學鄰居的關係,男女朋友關係,家庭中的夫妻子女關係等大小事情常會出問題。國際間的國防爭端層出不窮,經濟匯率變化不斷,政治理念的不同,職場上的勾心鬥角,戀愛中男女的爭吵、婚姻、社會及家庭中的諸多失和等問題,都緣自於彼此心中的那把尺互異,彼此見解不同,各持己見強烈的要求對方就範所致。如何更趨向看法一致,取得絕大部份人的認同與共識,才是符合公平正義,和諧的相處之道。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觀感」、「宗教約束」、「道德文化」、「前車之鑑」等,可匡正每個人心目中衡量尺度的一致性及正確性。所謂「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同理心」指的是一般廣大群眾的正確觀感,符合公平、正義原則。政府政策的制訂,施政方針,務必符合人民的需求,顧及全民的福祉才是好的政策。「自由、民主、法治」的社會,也需要全民有共同守法的觀念及尺度。夫妻子女之間,職場同事之間,朋友、鄰居、社團等,難免也會因每個人對事情的看法,處理事情的角度不同,造成彼此間爭執或誤會的結果。仔細分析產生這類的爭端,絕大部份都出在個人「心中的那把尺」出了問題。解決之道其實也不難,只要不堅持自己的見解或看法,也需聆聽不同的聲音,參考別人的意見,才是正確的作法,不極力要證明自己的眼光獨到,能力比別人強,事情就不難解決。如果每個人能易地而處,站在別人的立場來衡量事情,既便我們的看法、想法是正確的,也要取得他人的認同。除非屬於重大到不可寬恕的事件外,最好抱持「得饒人處且饒人」的寬大心胸去原諒、去寬恕別人非「存心不良」過失才是厚道,這樣才可解決誤會與爭端。




我們常批評「完美主義」的人太過於「吹毛求疵」,反之凡事力求完美性格的人,對過於隨性不拘小節,不專注不細心的處事行為,甚不以為然。以一般夫妻相處之道為例,通常太太們較趨向於「完美主義」的居多,而家中被冠上「一家之主」的先生往往多較不拘小節,名符其實的「差不多先生」。彼此生活在一起,當然會時起爭端。聰明的先生會以「四兩撥千斤」的幽默方式去化解彼此間不愉快的不同意見及看法,但有些較「大男人主義」性格或生性木訥又缺乏「溝通技巧」的先生,如在職場上遇到不愉快的事,回到家又被太太的嘮叨而感到心煩,就很容易引起爭吵,破壞家庭和諧氣氛,造成夫妻感情的失和,甚至釀成家庭暴力或離婚悲劇。因此隨時檢討,調整自己「心中的那把尺」是非常重要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nchen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