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常聽家父講「姜太公釣魚」的故事,姜太公(姜子牙)直到八十一歲時才當上宰相,未封相前很長一段時間生活潦倒、諸事不順。他常在渭水江邊垂釣但魚鈎離水三吋,路過的人問他,您這樣魚如何上鈎呢?他說: 「願者上鈎、不願者回頭」。父親機會教育我「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道理,人故然需要努力隨時充實自己,但時運乃成事最大關鍵即「天時、地利、人和」的適時適位使能成局。姜太公也知道如此是釣不到魚,他只是在養精蓄銳、靜待良機吧了。後來到小學五年級時我才第一次與幾位同學到儲放「崧羅」的池塘釣魚,釣不到魚時我總會安慰自己稍安勿燥,耐心等待,魚兒總會上鈎的。


垂釣是一種非常值得鼓勵的休閒活動,是一種良好的嗜好與樂趣,不僅是可打發無聊的時光,更正面的是可怡情養性。其實釣魚是一門大學問,我對釣魚是門外漢瞭解的不多,我所知道的釣魚方式諸如海釣、船釣、溪湖釣、人工養魚池釣、溝渠釣等。魚桿、魚鈎、魚餌的種類不勝枚舉,因地制宜,在何處釣什麽樣的魚需用何種釣桿、魚鈎、魚餌等均有一定的準則可循,認識魚的種類更是一大學問,但這些都難不倒垂釣高手及漁具店。釣魚在美國是非常盛行的一種休閒活動,每逢假期全家或三、五好友都會往海邊或渡假小木屋跑,租船出海釣魚或在湖上垂釣。有一年我在加州橘郡同學家住了一晚,附近有兩個不算小的湖相連,環境非常優美而寧靜,夜晚我們一起到湖邊散步閒聊,突然看到此起彼落的魚兒在水面上跳躍,而且都很大條,我覺得很不可思議,但我同學說:這湖裡的魚可讓住在此社區的人隨意釣不違法,湖中不僅魚多而且又大,通常釣到十幾公斤的魚是司空見慣的,他鄰居遝曾釣到二十多公斤的魚呢,但唯一有明文規定倘釣到只有巴掌大小魚時需放回湖中,社區的人也都很守法,不像台灣有法但守法而珍惜生態保育的人不多。


去年十一月有一對我同學住美國的老同事回台灣與我們一起到「清境農場」及「宜蘭員山」作三天兩夜之遊。他是釣魚高手,在美國退休後到處垂釣,他最喜歡海釣,每次回台灣也都會到東北角海邊釣魚,一路上大談他的「釣魚經」,也鈎起我埋在心中五十多年的童年樂趣夢想,如同我的「象棋之樂」。「釣魚」在我心中早有盤算並已列入我退休後的休閒活動項目之一。其實我搬到淡水「紅樹林」後,也隨時都在注意並尋找適當而優雅的釣魚環境。去年「紅樹林」右岸的自行車道完成後,我終於找到一處我住家斜對面過馬路需通過捷運寒洞的池塘,在自車道護木下方的草欉間,隱密而寧靜,面向淡水河及觀音山,夏日黃昏並可看到夕陽日落的釣魚好環境。偶而假日黃昏與太太散步路過可看到魚兒跳動的水波,我認為此緊臨淡水河的池塘魚兒似乎不少,為了實地印證並預作演練,我到淡水老街買了一套最簡便的釣具含冷凍蝦餌,在農曆年前的一個黃昏約四點半左右,我獨自前往垂釣。俟魚鈎下水浮標定位,舖好塑膠布席地而坐,點上煙斗悠閒的抽起來,過沒多久浮標即沒入水中,趕緊拉線却被溜走,鈎上的蝦餌也不見了證明池中是有魚出沒踪跡,但前後多次鈎餌下水都沒釣到魚,心想也許魚餌不對胃口或池塘裡的魚兒太聰明,其實心知肚明我沒學藝當然枝巧有待加强。釣魚的時光好像過得特別快,沒多久天色已漸漸暗下來,還好醉翁之意不在酒,我只是随意圓個釣魚夢,悠閒的抽着煙斗欣賞着池光山色、落日餘輝,享受寧靜及池邊青蛙叫聲和蟬音而已。正想收桿時,突覺釣桿有些重量,收線一看一條巴掌大的魚兒已上鈎,從背上的鰭判斷是一條海水魚,原來從淡水河流入池塘的水仍含有海水成份呢。拿掉魚鈎打算放回池中,但轉念一想這是我五十多年來首次釣到的海水魚,倘輕易放掉如何取信我太太和朋友們呢?回家後放在水桶裡,看着牠活潑的游來游去,心裡的確有份成就感,拿數位相機照幾張相後,心裡打定主意待隔天早上帶回池塘放生。第二天一早正準備到四樓晨泳,往桶子裡一看,呱、小魚已經死掉了,沒想到牠遝是不能適應自來水質啊!


我現在仍經營進出口生意,有朝一日真正退休了,釣魚將還是我退休生活的活動項目之一,偶而我仍會帶着釣具到斜對面的池塘,靜靜而悠閒的抽着煙斗,欣賞觀音山、淡水夕陽之美,享受離水三吋的「釣魚之樂」呢!


Relax with your pipe!


Pipe Che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nchen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