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三年(民國七十二年)當時家住中山北路六段,家裡養了一條狗,牠每天早上約六時左右會大吵大叫,我怕吵到鄰居,每天按時帶牠到「雨農國小」操場慢跑,從此養成了我早晨運動的習慣。有一次因搬重物上樓,扭傷了脊椎骨,醫生打了肌肉鬆弛劑,也作了多種復健推拿療法,仍無法完全根治。後來醫生建議,倘若能長期作游泳運動可防止惡化並慢慢復原。十二月的一個早晨,天氣很冷,我帶狗到「天母游泳池」勘察游泳環境,乍看之下,精神為之一振,原來冬天也有這麼多人晨泳。這下子我的脊椎骨疾有救了,但走近池邊摸一摸水溫,頓時心裡涼了半截,水溫才十七、八度左右,我怎麼敢下水呢﹖看了看那些晨泳的男女泳者不畏嚴寒一個個往水裡跳,看在眼裡,心中又羨又妒,人家敢為何我不敢呢﹖其實在嚴寒的冬天,要在戶外泳池游泳,光靠匹夫之勇是行不通的,難道就此放棄了嗎﹖心中有一千個不服氣,然而要如何克服呢﹖想了一下,等明年夏天開始游總可以了罷!挨過嚴冬,好不容易等到民國七十三年(一九八四年)的夏天,心裡早已下定決心將與晨泳作長期抗戰。特別選定七月一日下水,惟恐幾十年後人家問我,你什麼時候開始晨泳呢﹖我可不假思索算出泳齡。
第一天下水,我連三十公尺的蛙式都游不到,姿勢也不正確,好在會員們都很親切又熱心的會自動加以指導。從此我每天清晨六點左右到「天母游泳池」晨泳,兩個星期下來蛙式三十公尺已不成問題。正好晨泳會的會長要教我自由式,我很認真的學了一個月,既然自由式勉強可游五百公尺,而且發覺游自由式比較舒服,脊椎也比較不痛,。當時「天母晨泳會」也剛成立不久,九月三日是成立一周年的年慶,會長邀我入會,我毫不考慮一口答應。周年慶當天拿到笫一屆年刊,看到照片及個人資料均登在上面,我的會員編號是三十號,內心有如參加聯考上榜的欣喜 (1998年我的會員編號前進為十五號)。到了冬天,戶外的溫度從十五、六度一直降到零度,而泳池水溫在十七、八度左右,要脫衣下水的確需要一點功夫,需先作好暖身運動才不致傷身。我想到初中時學過跳蠅,此時正好派上用場,才讓我渡過第一年的寒冬,游過了冬天我才敢跟親朋好友說我是正式的「天母晨泳會」會員。(不論搬到那裡,我永遠是天母晨泳會的會員)
晨泳會每年全國的活動有橫渡日月潭及冬季的全國分齡游泳賽,馬拉松賽及士林區游泳賽等。我一開始就打定主意,志在健身絕不參加正式比賽。雖然一年後我的自由式五十公尺有四十秒及一千公尺游二十一分的記錄仍堅持不參加比賽。但在天母泳池我常向高手挑戰,也接受挑戰,因此有位會友取了我一個外號叫「鬥雞」,當時我也不介意。可是七、八年後因開始創「台灣煙斗俱樂部」而漸少參與會務,我雖然不參加比賽,可是也沒閒著,每年全國分齡賽及對外的各種比賽,我都充當檢錄工作服務天母會友。幾年後會友們封我為「檢錄官」。
晨泳會有一不成文的內規,如沒橫渡「日月潭」(約三千多公尺)仍不被認定為正式會員。初學游泳的人要征服「日月潭」的確需要勇氣和毅力,尤其必需克服心裡的恐懼障礙,為此資深的會友發揮高度的友愛,事前安排了台北近郊的「阿姆坪」及「燕子湖」讓我們幾位新加入的會員先熟悉游潭、湖的環境及注意事項。一九八五年(民國七十四年)的夏天「天母晨泳會」首次自行舉辦橫渡日月潭的活動,因我早已習慣游自由式,堅持以自由式游完全程。但自由式無法注視目標容易游偏,還好有兩位游蛙式的會友自告奮勇充當我的左右護法,又怕水冷容易抽筋,自備浮標以防萬一。四十幾位會友互相照應,畢生笫一次橫渡了「日月潭」,內心的興奮與自豪都寫在臉上,作夢也想不到我會游過「日月潭」。當年九月中,全國成人游泳會也由埔里晨泳會協辦舉行全國首次晨泳會員橫渡「日月潭」活動,有三千多位會員參加,非常壯觀,天母有七、八十位會友報名,我也參加了。夜間電視新聞重播,看到早上我們三千多位全國晨泳會員橫渡「日月潭」的盛況,有幾位天母的會友也上了鏡頭,倍覺親切而感到榮幸。 值得一提的是我於一九八六年七月參加了「中國潛水天母訓練班第二期」集訓,雖然只有短短三、四星期的學、術科訓練,也吃盡苦頭,付出不少代價。白天在天母泳池及青年公園作浮潛訓練,夜間則上學科瞭解海裡生態及緊急求生知識。最後一星期則在鼻頭角及龍洞海域作氧氣筒實際操練,最後在鼻頭角作結業測驗。當天正好教練的哥哥帶了水底攝影機,留下我水底受測照片,彌足珍貴,可留給子孫作見證。七月二十九日,我終於拿到了結業證書及國際初級潛水執照。其實我是咬緊牙關硬撐下來的,因為最後一星期我得了重感冒,打了兩次點滴應考。本來打算要放棄的,但是在最後關頭放棄,功虧一匱多可惜啊!每次看到海邊的結訓照片都會想到那 一段情景。
晨泳的前六、七年中有幾件事很值得我回憶,一九八七年(民國七十六年)六月二十八日由我們「天母晨泳會」自行舉辦的環月潭渡日潭一萬公尺以上的長泳活動,是我畢生游最長及最久的一次。我們一共四十幾位會友早上七點三十分從渡船頭下水,向右繞著湖邊游了半圈到對岸的「德化社」,上過廁所後繼續由「德化社」游回渡船頭,到達時已是中午十二點多了。同年九月我接了第五屆「副會長」。一九八九年(民國七十八年)由成人游泳協會舉辦全國性三百六十五公里活動(等於從台灣頭游到台灣尾)的距離。每天游一千公尺,需於一年內游完全程,其間如有病假、事假或出國等均需補足。那一年我出國兩次,休了十四天的假,均在最後一個月內每天游二、三千公尺才補足,也拿到了獎座,很有紀念價值。除此我也參加過花蓮「秀姑巒溪」泛舟活動,刺激而驚險,很值得回味。
「天母游泳池」於一九九七年(民國八十四年)四月底由台北市政府收回改建。「天母晨泳會」的會友們分散到六、七處泳池繼續晨泳。我們的行政中心移至五股「新亞游泳池」,每年會慶時都會共聚一堂。我在新亞游了兩年後改到關渡「國立藝術大學」室內游泳池游了一年多,因緣際會在那裡與一位國際知名的芭蕾舞客座教授學了一套二十四式「簡易太極拳」,請參考前文「煙斗奇緣(二)」作游泳前的暖身。後來由於土石流沖跨游泳池,我又改到八里的水療館溫水游泳池游了半年。二00一年(民國九十年)四月二十一日,我們全家搬進五年前預售的「康和紅樹林大廈」。從此我每天清晨六點左右到大廈四樓的游泳池,先在泳池外面的庭園打三、四趟太極拳暖身後再游泳(六年來均獨游 )。沖洗後在庭園抽煙斗看書、看報紙,八點左右回到樓上的家上班,節省了很多塞車的時間。
算一算我晨泳已快二十四年,煙斗抽了十八年,太極拳也打了六年。這三項嗜好與習慣已成為我日常生活的一部份,有生之年絕不輕言放棄。惟恐日久淡忘這三項嗜好的始末,我已寫下了「煙斗與我」、「太極拳與我」及這篇「晨泳與我」作為我個人的備忘錄。
P.S: 晨泳本與抽煙斗無關,但事實大有關連。在此我要特別感謝「天母晨泳會」的四位會長及潛水教練的全力支持,加入為創會會員,使我順利的創立「台灣煙斗俱樂部」並成為「國際煙斗俱樂部」的會員國,這也是我的「煙斗奇緣」與斗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