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生中學到及接觸到的人、事、物皆與我們有緣,只有「深緣」與「淺緣」,「善緣」與「惡緣」之分而已。我們最常聽到的一句話「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見面不相逢」,確實很貼切。如能遇到或把握住「善緣」,在人生路途中必較安順,倘若眼光獨到,確定是「善緣」而能及時充當「造緣人」更是難得。其實機緣隨身,處處可遇,端看「福到心靈」能抓住機緣,結成「善緣」才是好事。

 

偶然的機緣,我於1990年時由一位熱心的「天母晨泳會」泳友引見,向一位「天母東路」知名的氣功「李老師」學習「靜坐」一年多。我每星期日早上9時30分上山,到他半山腰的日式農舍道場,面向「台北盆地」居高臨下「靜坐」,約中午12時下山。我們「靜坐」的環境非常優美,三面環山,周圍樹木濃密,環境優雅,平日只有李老師年過八十的雙親長年居住在那裡養老。兩老和藹可親,勤奮而知「養生之道」,每日清晨勤種菜,栽花、養雞、養魚「怡然自得」。當時「學員」約有十位左右,我是新學員,年齡較長。李老師很有耐性的教我正確坐姿及盤腿(雙盤的坐法我覺得不舒服不自然,李老師允許我用單盤坐即可)。靜坐前首先需調整姿勢: 身體坐正 挺直背部脊樑,左右兩手心向上圜結於丹田(小腹之下),左右兩大拇指輕輕相拄,雙肩平整微張,頭正、後腦稍微向後收,收前顎(不可低頭),雙目微閉(不可入睡),舌頭輕微舐口腔上顎,採用「腹式呼吸法」,吐氣時小腹緩慢向內收,吸氣時小腹緩慢回至平腹處(不可凸出小腹)。「靜坐」貴在「吸吐」(吐納)的功夫,如能緩慢呼吸得有如緩慢的「龜息呼吸」最為上乘。李老師教導的是一種思想「放空法」(收心入靜法),就是「靜坐」時放下所有心中的雜念,渾然忘我,沉靜而入定,僅耳聞微風吹落樹葉聲,魚池竹筒流水聲,清脆鳥鳴聲而已。我開始時坐上一、二十分就需休息一下後再入坐,一年後我一口氣可輕鬆「靜坐」達一個多小時以上。遠離塵囂,心中「靜如止水」腦中自然浮現「晴空萬里」景象,心情倍覺舒暢。學習「靜坐」期間,我每天清晨仍照常「晨泳」,星期日才上山靜坐,後來生意上較忙乃改在家中自己「靜坐」迄今。三十年來我已養成每天清晨5:30分起床的習慣,醒來後我不一下子下床,先在床上「靜坐」約十分鐘後再行下床(年紀大的人可避免下床時暈眩站不穩,避免發生危險)。

 

其實我對「晨泳、靜坐、太極拳」所學不精,都只是皮毛的入門功夫,然而我發現「晨泳、靜坐、太極拳」對「養身」的好處有「異曲同工」之妙。「晨泳與太極拳」的運動,可鍛鍊體魄筋骨,防止急速老化,確實有效 (游泳最好不要逞強,不要參加比賽為佳,我雖然不參加比賽,但在「天母晨泳會」時,1000公尺我的記錄是21分,2001年搬到「紅樹林」之後,調為25、26分才是正確的養身游法)。「靜坐」的「腹式呼吸法」可攝取足夠的「氧氣」,促進「中樞神經」、「新陳代謝」、「血液循環」、「腸胃蠕動」的順暢運行,有擴張血管的功能,去除血管裡的毒素作用,讓身心深度的放鬆與入靜,有助於精神集中,思緒清晰,提昇創造力及工作效率。倘若遇到「善緣」浮現時,絕不可輕易讓它溜走,把握機緣學得強身枝巧,而能「持之以恆」作為日常運動的習慣是一樁難得的「福份」。我個人的體驗,「靜坐」對「養生」、「健康」、「袪病」必定大有助益。特此寫出”我學習「靜坐」的機緣”一文,以供〝痞客邦〞「部落格」及「臉書」的朋友們參考與分享。

 

 

Ben Chen(陳思翰)2013.11.28寫於淡水「紅樹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nchen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