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道」五花八門,確實很難評斷每個人的觀念、方法是否正確。尤其大多數的人,當他(她)們年輕力壯時都很少有「養生」的觀念,長期的體力透支,抽煙、酗酒、熬夜打麻將、上夜店等都不在乎,等上了年紀或退休之後才發現,過去年輕時的荒唐行徑,不加節制或養成不良的生活習慣都要付出代價的。我很同情但也祝福出生於貧窮又多產家庭,為了家計勞心勞力受災受難的年輕人
(除了自暴自棄,誤入歧途者外,其實從小吃苦而又力爭上游的年輕人,他(她)們能克服困難的歷練及對人生的體驗更豐富,反而成就更高)。網路上有很多善心之士,不吝所知上傳了很多有關「如何養身」、「修身養性」、「注意飲食」、「適當運動」、「重視休閒」、「培養興趣與嗜好」、「正面思考與轉念」等資訊,達到「身心健康」最佳境界的好觀念和好文章參考,「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有些正確的經驗談很值得我們虛心的學習與借鏡。




 




1940年生(29年次屬龍),我個人也理出一套「養生之道」的體驗與看法,特別寫出淺見與有緣人分享,至於觀念正確與否,自行判斷各自取捨可也。我很贊同先賢「中庸之道」的見解與觀念,雖然古今中外任誰都不易作到,但盡量朝此方向去學習應該是八九不離十的。絕大部份人心中都祈求人間的「公平正義」(我個人的認知,世界上少有公平之事存在,唯一放之「四海皆準」最公平最不被爭議的一件事,是人人最終都必需面對臨「死亡」乃世上最公平之事了)。我們日常生活中,若能兼顧「身心健康」,講求「精神與物質」並重的生活方式與觀念最為理想。很多日常生活上的大小瑣事仍需節制「過猶不及」確實是如此(舉例來說,水、米飯、麵包等都是任何人每日不可或缺的食糧,但也不能多吃或超量吸取,否則是要掛病號呢!)。因此若能養成適量的飲食觀念,是「養生」的基本要件。




 




「養生之道」需從日常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作起,諸如不可太晚睡(最好晚上11時前就寢,最晚不要超過12時),不可貪睡(最好早上5:30 6:30 間起床,起床後喝杯溫開水)。飲食方面:不要偏食,應該葷素均宜才是,不強求「山珍海味、美食佳餚」或高級的餐廳飯店,其實平價的異國料理或品嚐各地小吃都是很不錯的選擇,但需注意用餐地點的通風設備佳,環境優雅,衛生良好才可。很重要飯只吃七、八分飽,應酬喝酒時需量力(喝了酒絕不開車)。衣著方面:不著奇裝異服,不必穿著昂貴名牌衣服,不必提名牌包、戴名牌錶、穿名牌鞋等,因地制宜,整齊舒適又得體既可。居住方面:不必住豪宅,以交通方便,生活機能佳,臨近公園、運動場,有電梯的居家為首選(尤其家有長輩更需顧及)。車行方面: 以安全性高的普通車輛既可(但最好有車庫),不必開豪華昂貴顯眼的轎跑車。不可開快車,注意行車安全,如車禍事故,不可逃避,誠實面對才是上策,若能「安步當車」的走路運動更理想。娛樂方面: 及早培養有興趣又多元的嗜好,使生活多釆多姿,有情趣又有品味,以避免退休後的生活趨於單調而無聊。「養生之道」除需注意食、衣、住、行、娛樂之外,首重有適當規律的「運動」習慣,充分利用居家臨近的活動空間與場地,盡量選擇不受天候及時間影響又可獨自運動為佳,選擇適合個人體能、興趣,並能持之以恆,養成每日規律的運動習慣(如快走、游泳、靜坐、太極拳、體操、跳繩、健身房、養身氣功、登山、林間散步、騎單車、舞蹈歌唱、羽毛球、桌球、排球、網球、籃球、高爾夫球等)。至於生病養護及疾病的醫療,我認為應以中、西醫並重為佳,若有急病、外傷等則找西醫,如內傷或慢性病,需補身調氣則建議採中醫行之。通常我們說的「身體的健康」,應包含「身、心」兩部份的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身體骨骼的健康屬於硬體,心靈思想的健康快樂,有豁達的心境屬於軟體)。


                          




以我個人為例,我晨泳已29年了,每天早上固定5:30起床,6點左右到游泳池,先作10分鐘的基本暖身操,打三套24式簡易「太極拳」之後下水游500-1000公尺的「自由式」。一年四季以游冷水泳池為佳(既使在寒冷的冬天最好也游冷水,但務必先作好足夠的暖身操後才下水,以防受寒感冒。游冷水與游溫水的效果及感受差別很大)。上班族早上也許沒時間運動的年輕朋友們,我建議學老外早上出門上班前先沖澡,將會使精神充沛,工作更有效率。至於心靈思想的健康,我的習慣,游完泳沖洗後會在戶外看幾篇有興趣的先賢傳記、奮鬥史或富哲理的勵志書籍等文章,以臻思想的豁達心境,並靜下心來自習「正面思考」及「轉念法」的思維,使心靈更開朗,想法更健康,知足長樂而生活愉快。




 




Relax with your pipe!




Pipe Chen




P.S: 「版權所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nchen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