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自光復後迄今的企業家們為數不少,例如早期的「台塑的王永慶、王永在昆仲」、「裕隆的嚴慶齡、吳舜文夫婦」、大同的林挺生」、「台泥的辜振甫」、「遠東的徐有庠、徐旭東」、「聲寶的陳茂榜」、「統一的吳修齊、高清愿」、「國泰的蔡萬春、蔡萬霖、蔡辰男」、「新光的吳火獅」、「華隆的呂鳳章」、「厚生的徐風和」、「國豐的陶子厚」、「國聯的洪老典」、「大成的趙常恕」、「總源的陳書友」、「台陽的顏欽賢」、「震旦的陳永泰」等。物換星移、世代的交替,有些已交由第二、三代經營,使企業更發揚光大,有些則沒跟上時代的脚步,遂漸被淘汰,消失在時代的洪流中。每位企業家各有不同的成長背景、奮鬥過程、經營理念等都很值得我們後輩的懷念與效法。到了七、八十年代台灣經濟起飛之後,進入了高科枝的年代,又有一批新秀的企業家們「應運而生」,十之八九都是「電子新貴」股票上市的大老闆如「鴻海的郭台銘」、「台積電的張仲謀」、「宏基的施振榮」、「聯電的曹興誠」、「廣達的林百里」、「華碩的施崇棠」等。大陸開放之後的這些年更是「百家爭嗚」,電子業、建設公司等爭先恐後的到大陸設廠,餐廳、食品、飲料、百貨、超商等連鎖店拓展大陸的內需市場等。這些企業家們,他們的奮鬥過程及精神很值得我們欽佩與效法。


 


一九八o年底我從「外商公司」的「進出口部經理」退下來後,三十年來一直獨自從事進出口歐美地區的小「貿易公司」,我很慶幸此生能「學以致用」,興趣與工作相結合而樂此不疲,迄今仍不輕言退休(我特別要提醒年輕一輩,不論從事任何行業,如能找到有興趣的事業發展,而能終其一生者乃有福之人也)。一九八一年我首次參加「外貿恊會」在「台塑大樓」十樓的展覽會,相繼也在台北「松山機廠」及當時新建的「外貿恊會」展覽過多次,產品有「專利」的花架,自動油壓「剪、拆床機器」(都是我四、五、六弟弟們的工廠製造)的產品,後來我出口外銷更含盖多元的產品如髮梳、貼紙、船用五金、音樂雨傘、專利的高爾夫練習球,專利夜間乒乓球組、專利鋁製拆疊拖車、電腦線、接頭、端子、學校勞作材料、玩具備件、煙斗通條、日本專利電子線接頭台灣總代理等,也進口過有機豆子、煙斗、煙絲等,在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我也算是躬逢其盛了。


 


當年「台灣製造」(MADE IN TAIWAN) 的世界第一產品有四十一種之多,前景看漲,商機無限,因當時確實有一羣財經官員與專家們如「孫運濬」、「李國鼎」、「趙躍東」、「殷仲容」等財經官員規劃出一套完整的「產業升級與轉型計劃」,製造投資環境以吸引外商來台投資設廠,也鼓勵國內傳统產業闊廠並自動化升級以節省人力與工資成本,增加競争力等。可惜事與願違,「孫運濬」重風,使「財經發展團隊」頓失舵手,「蔣經國」過世,由「李登輝」接總统後「產業升級及轉型計劃」停擺,又適逢大陸門户大開,政府開放「大陸探親」商機無限。當時「李登輝」及「財經官員」們,沒及時作好「管控機制」準備,沒有「整體規劃」,失去「輕重緩急」的外移步驟,任讓一批早已一心想回歸大陸的企業家們,爭先恐後利用各種管道,如不設防的水匣門,各種產業將資金、枝術以明暗方式輸出移往大陸。到了阿扁當總統的八年,更變本加利,連「台灣」最有競争力的高科枝「電子產業」也帶着資金、人才、枝術等紛紛移往大陸投資設廠,所謂「錢進大陸、債留台灣」。二oo八年馬總統上任後,依賴大陸經濟更甚,明目張胆的傾中政策一一浮上擡面「外交休兵」、簽訂「ECFA」等,看似突破困局,其實乃自癈武功,銷進中國之舉,台灣已漸失去昔日的經濟奇績與優勢,誠屬可悲又無耐也。


 


Relax with your pipe!


Pipe Chen    


 


P.S: 版權所有,引用或 Copy 必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nchen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