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我已耳聞「北台塑、南奇美」的美名及他們的一些傳聞,對「王永慶、王永在」兩兄弟的發蹟及奮鬥歷程,因有些微「緣源」略知一、二,甚至對「王永慶」先生「經營之神」的理念,我歸納出他一生經營事業的理念,完全符合「企業管理」的最高原則即「合理化」的精神與觀念。但對「許文龍」先生如何以新台幣兩萬元「白手起家」,短短幾十年間在「台南仁德鄉」的奮鬥經營,闖出「台灣壓克力之父」及「全球ABS大王」的名號的過程所知不多。


 


我對「許文龍」先生的注意及印象是從多年前的一篇「中國時報」報導開始。文章中特別強調「許文龍」先生完全以「老莊思想」的「無為而治」理念及作法來經營並管理他的事業感到好奇。文中提及他通常的習慣,一星期只幾天一大早進エ廠,將事情清楚的分エ交代給各負責的主要斡部去執行後,就戴上斗笠拿起釣竿,很悠閒的出海釣魚去了,有些員エ「有眼不識泰山」在工廠服務多年仍不知他就是「奇美公司」的大家長呢!(我可理解,釣魚對他不只是一種休閒娛樂而己,其實釣魚是他的「靜心」時刻,想必他對「靜而後能思、思而後能得」、「寧靜致遠」的老莊思想研究頗有心得)。後來的一、二十年間,我略知他的企業版圖擴充很快並邁向多元化經營,除本業外,舉凡「高科枝」、「食品」、「生化科枝」、「醫療」、「物流」等產業均有亮眼的成績,「立足台灣、放眼世界、經營中國」也都配合政府的長遠計劃及脚步在進行,有別與其他的大企業家,他很重視「飲水思源」、「根留台灣」、「照顧員エ」的「台灣精神」這也是我個人特別讚賞及敬佩他之處。


 


我對「許文龍」先生最感興趣的事,莫過於他個人的藝術內涵、興趣、收藏及多方面的理念及才華。他經營事業之餘,眼光獨到於1977成立「奇美文化基金會」,亦步亦趨於1992年創建「奇美博物館」,並於今年(2010年)開始投入私人資產台幣貳拾億購地自建,計劃於五、六年內建造出一座僅次於台北「故宮博物館」的「奇美博物館」,並欲將他畢生全部的「收藏古董藝術品」展示在「奇美博物館」內並捐贈給「文建會」作統籌管理,對外開放,嘉惠鄉民,普及以提升「台灣」全民的「藝術文化水準」,並落實「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的理想與願望。「許文龍」先生的這種「分享而無私」的精神與理念,我敢說「台灣的企業家」們仍無人能望其項背,但願後輩的「有心企業家」也能效法他的精神與理念,同樣作出真正能造福「台灣人民」的多元貢獻才是「台灣之福」。


 


我曾多次到「故宮博物館」參觀過向「奇美」借展的「許文龍」部份收藏品展覽,但總覺意有未盡之憾,而且多年來我一直心存期待,想找出時間親往台南參觀「奇美博物館」的夢想。本星期二(五月十八日)早上,我和太太臨時約了一對大學好友夫婦,坐「高鐵」到台南「奇美博物館」參觀。「奇美博物館」展區在「奇美大樓」第五、六、七、八共四層展出,佔地2,000坪,五樓展示「主題區、素描區、繪畫雕塑區、歐洲家俱區」,六樓展示「動物標本區、兵器區、化石區、樂器區及自動樂器區」,七樓展示「古文物區、繪畫雕塑區、歐洲傢俱區」,八樓展示「大型動物標本區及西洋雕塑區」。我們從八樓往下參觀,在八樓入口處看到了一隻巨大約八、九呎高的白色「北極熊」標本,服務人員解說,這是全世界最大的「北極熊」標本,繼續參觀大型「動物標本區」我被他費心收集全球各地區的2,500多件大小的動物標本感到非常驚奇(原來「奇美」是全亞洲地區最完整的動物標本收藏館),「許文龍」先生有收臧大小型的「動物標本」的興趣乃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我也很訥悶他如何能在短短的一、二十年間收集到這麽多種的「動物標本」呢?服務小姐告訴我說,其中有部份的「標本」是從美國「伊利諾洲」的「動物標本博物館」整館收購回來的,真不可思議啊!聽完六樓「自動樂器演奏」及解說後,我們到一樓小吃部用餐並稍作休息後,重回六樓繼續參觀「樂器展示區」,我看到了一把與我前年po在「部落格照相簿」上的三位蘇俄樂師演奏的照片中所使用的三角形「蘇俄琴」相同,原來此種琴的正確名稱為「三弦琴」,這又是我的意外收穫了。


 


據我所知「許文龍」先生在二十多年前向旅美小提琴家「林昭亮」買下的「史特瓦底發利1707年製的Dushkin小提琴」是他生平第一把收藏的名貴小提琴,後來陸續收藏世界大、中、小名琴達四百六十多把之譜(上次在故宮借展的也僅三十九把而已),他應該是目前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名琴收藏家了。但在六樓展出的名琴並不多,大部份的珍品均貯存在地下一樓的「珍藏庫」中,目前不對外開放,我請教那位資深解說員「奇美館」最珍貴的小提琴是那一把呢?他說,他服務「奇美」十多年也僅在地下「珍藏庫」中只瞄過那把名琴一眼而已,足見庫存內的收藏珍品不計其數,價值更是不菲。從報章雜誌的訪談中得知「許文龍」先生常說: 「拉琴、釣魚、比吃飯還重要」,還說「畫畫也是件很快樂的事」。在五樓我看到他在年輕時的一幅畫作「憶」及素描,功力都不差,原來他早年曾跟台南的前輩畫家「郭柏川」先生學過素描,最近幾年他也開始學「雕塑」,五樓也有一件他的「雕塑作品」,處處可見他俱有多元的藝術素養與興趣,而且才華揚溢。最讓我心怡而佩服的是他不僅僅是位成功的「企業家」而已,他更像是一位道地的「藝術家、收藏家、音樂家及生活家」呢!


                                                  在回程的高鐵車上,我腦海裡一直盤旋着一個問號,為何「許文龍」先生能於短短的人生精華的五十年間,在事業繁忙之際,仍有餘カ堅持並保有自己的興趣而能收藏到如此廣泛而珍貴的收藏品呢?除了他事業成功,有雄厚的財力之外,我可感受並理解到「許文龍」的一生都隨時在彌補並圓他年少時的「音樂、藝術夢想」。尤其最難能可貴的是他的觀念非常先進,他不藏私而願與國人分享而將畢生的精心收藏品作出最正確而妥善的安排,自費自建「奇美博物館」並捐出給政府「文建會」保管,此舉除可充裕「國家的文化資產」,並可普及並嘉惠全國「台灣人民」,希望將來「文建會」接手後也能秉持「許文龍」先生的理念與精神,永續經營,同樣也能免費對外開放,造福廣大的「台灣」社會大衆是盼。


 


Relax with your pipe!


 


Pipe Che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nchen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