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小時候很多父母都曾「耳提面命」或教導過自己的小孩,凡事務必「未雨綢繆」或「好天必需儲備雨來年」。意在提醒凡事需提早作準備,「節儉」不可「浪費」,或事先作嚴密的計劃與思考,防犯於未然,不可「臨時抱佛脚」,才不會遇事時「亂了陣脚」等。我很喜歡台灣的「俚語」,往往一句簡單的俚語中均含有深奥的「哲理與啟示」,尤其父母在我們小時用「俚語」的教導方式乃最佳的家教及學前基楚教育,旣使到了年老我們都不容易忘記。


 


記得我大一時有位教副科的教授,他教的雖不是重要的主科,但上他的課,我們全班同學都「如沐春風」,不會有遲到早退或蹺課的現象。他教學的方式非常靈活,舉例又洽當,均能點出同學們的迷津,讓我們遵循與學習(回想起來,我們每個人所受教育的時間都不算短,教過我們的老師、教授也不少,但能遇到諄諄善誘,學識口才均佳的師長並不多見)。大學畢業快四十年了,我仍記憶猶新,他提醒我們「機會經常圍繞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邊」,但前提是必須先要有「希望和想法」而且預先要「規劃」才能把握住「機會」並達到「心想事成」的「願望」。他說「機會」如同「火車班次」或「飛機班次」,每天都在火車站或機埸,定時按班的接載着有想法的客人到達想去的地方和國家,只要你有遠遊的想法和目的地、並預先作好準備與規劃,你才會去「火車站」或「機埸」。更簡單的比喻,我們如想全家或與朋友聚餐,首先也要思考並規劃「吃什麽料理呢?」、「到那家餐廳吃呢?」。


 


同樣我們從有思考能力開始也需要作「生涯規劃」,諸如想進那個小學、國中、高中、大學呢?碩、博士在那一國完成、選何種課程、以興趣或熱門的科係考量呢?完成學業開始エ作時更是馬虎不得,是否找高薪、股票上市公司,有紅利可配股票的公司上班或找較接近自己興趣的エ作呢?這些都需要慎重的考慮與預先的規劃才作出抉擇(一步錯全盤輸,不可不慎)。有正常的エ作後,擺在眼前的是先成家或先立業呢?如想買房子,也要衡量時機、地點、價位、生活機能等。找到理想的另一半,結婚生子後,問題更復雜了,家庭經濟負擔加重、孩子的教育問題,又恐懼遇到中年失業的危機、而此時父母也年邁又容易生病需要多加照顧等,這些事情也應列入「生涯規劃」,未雨綢繆,早作準備,則可從容以對,順利的面對並解決任何問題。


 


退休後的朋友,更需要作「生涯規劃」,我常強調一個人的命運好壞要以「老運」來論斷,「夕陽無限好」、黃昏的美景才是一天中最美的時光呢!如何安排自己的餘生,使老來過得健康、快樂而隨心所欲,又能圓年輕時無法實現的夢,應該是最美好的人生「晚年規劃」罷!


 


Relax with your pipe!


Pipe Che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nchen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