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Facebook) 問世以來,取代了很多「部落格」(Blog)的市場和版面。我也從善如流,於2009714日開始加入Facebook: www.facebook.com/ben.chen.77#!/我認為「臉書」(Facebook)的盛行,如上網的時間控制得宜,慎選網路朋友,過濾並選擇優美的音樂、藝術欣賞及收藏、好文章、旅遊餐飲等資訊、好友們或社團騎單車出遊、登山踏青的活動照片等po上臉書分享,與朋友隨時取得聯繫互動增進友誼,偶而玩一下線上遊戲,打一圈免費麻將,下兩盤象棋等,打發無聊的時光,以防老化痴呆是有很多優點與好處的。「過猶不及」如自我管控不當,終日沈迷其中,或交到損友等則也有其缺點。時代的進步,已非我輩年少時的生活方式了,當今之世,除非沒興趣或眼力衰退、體力不濟等因素之外,我建議務必跟上時代,學會電腦的簡單操作,能上網找料資,e-mail的收發,閱讀、瀏覽或set up Blog Facebook等,是退休歲月及銀髮族排遣寂寞的一大福音。多年前很多人都說常摸電腦的人會影響朋友間的互動及人際關係,容易養成內向孤僻的性格。但我發現倘若規劃好個人的規律作息時間,運動習慣和朋友的正常活動等,上網可擴大生活領域,朋友間的交往反而更緊密而融洽,人際關係更佳,只要不影響日常正規的工作與規律的作息習慣,有節制的把上網看資訊、po「臉書」寫「部落格」當作休閒的嗜好之一,有何不可呢?




 




「天涯若比鄰」,如有子女出國留學或工作、有朋友久居國外或出國經商,只要彼此都會應用電腦作E-MAILSKYPEMSN、臉書、部落格等方式彼此通訊,幾乎沒有距離感,與在國內的見面、互動同樣方便。只要俱備語文能力(英、日文),幾乎可與世界各國的人交朋友。我日文只會簡單會話,無法以讀寫溝通,否則光是日本的「煙斗」朋友,來訪或電腦上交往都會讓我疲於奔命呢!至於國際二十幾國聯盟的CIPC「煙斗」朋友,由於台灣及其他會員國也都在強烈「禁煙」,我不想擴大國際交流,目前還沒把我的「臉書」網址告知CIPC各會員國的「斗友」們,另方面也危恐塞爆了「臉書」的版面而造成我規律生活的困擾。




 




「臉書」盛行的好處,我舉幾個與失聯多年的好友再續前緣的實例分享。我有一位很要好的大學同學「Victor 周」,民國70年畢業後在台灣教了兩年書後就與太太及家人移民到「加拿大多倫多」,從此失聯了30多年音訊全無,同學們沒人知道他的下落,只知他移民到加拿大而已。去年1217日重新舉辦同學會前三個月,他首次上「臉書」找台灣同學,居然第一位就找到我,也應我的邀請及時回台參加畢業四十年後的首次「同學會」,傳為美談。另外有一位約三十年生意上的美國朋友Mr.Michael McGuire ,他曾帶太太到台北拜訪過我們(他抽煙斗四十多年),後來他從「奧勤岡」搬到ALASKA後失聯,2011.08.10他在「臉書」上打「Ben Chen」而找到我,我們現在又開始連絡了。還有一位201105.11在世貿二館參觀「台北新藝術博覽會」認識的法國攝影家Mr.Gilles
Vanackeer
,他去年321日第二次參加2012 ART展覽,320日我帶他遊淡水一天。2012.1215日他在法國展出20幅攝影作品,賣出12幅,相當成功。他允許我分享他展出的作品及以前的佳作po到我的「臉書」與朋友分享,更意外的我又從他的「臉書」上認識了一位他的「瑞典」攝影同好朋友Shamin Shame 女士,也分享了她的作品,「天涯若比鄰」臉書(Facebook)就是有如此的好處




 




Relax
with your pipe!




Pipe
Che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enchen11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